年中因国内外政策监管环境变化,导致国内部分企业对选择境外上市的方式保持观望态度,从而中概股市场表现一度受挫,遭遇阶段性低迷期。但在经历近2个月的低迷之后,各界态度有所转变,市场整体表现开始释放积极信号,现因如下原因或将迎来回暖趋势。
1、从资本市场看,中概股回暖趋势已来
受7月网络安全监管以及教育行业“双减”政策影响,投资机构及业界大佬纷纷采取大幅减持策略,海外中概股一度出现普跌现象。但随着中概股的大幅下跌,近期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态度也开始发生明显地转变,实力基金或者大佬们的积极抄底。从历史情况分析,当产业资本、大股东以及基金机构等实力资本开始采取积极抄底的策略时,往往预示着市场已经步入阶段性的底部区域,由此可见,中概股已隐现触底回升的走势。
有科技女股神之称的Cathie Wood“木头姐”旗下的自动&机器人技术ETF(ARKQ)买入超16万股的京东ADR
根据澎博9月1日盘前简报显示,反映中概股走势的标普纽约梅隆银行中国ADR指数上涨3.4%。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上涨3.9%,升至三周高点。网易及哔哩哔哩强劲反弹,对指数贡献居前。
从2016年至今的中概股估值一览表中不难发现,企业估值大多呈上涨趋势。
由此可见,内外部政策监管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在短期内引发部分国外投资者的担忧,甚至形成了阶段性集中抛售的压力。但是,从市场发展的大方向来看,未来中国市场的开放步伐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不少国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依然持乐观态度,并坚定的把中国市场作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证券市场表现来看,中美市场尚无“脱钩”风险
结合此轮市场快速下跌过程中外资行为以及长期中美互持资产规模持续上升的趋势,我们判断“脱钩”的风险极小,原因如下:
(1) 短期:市场快速下跌期间外资并未明显流出香港中资股
7月19日至27日这7个交易日港股快速下跌的过程中,虽然南向资金净卖出213亿港元的中资股,但同期外资托管行的资金却仍有87亿港元的净流入。
此外,EPFR监控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一周净流入中资股及香港本地股的合计资金达46.7亿美元,为今年4月14日一周以来新高。因此,海外资金在港股快速下跌期间反而增持中资股。
市场快速下跌期间外资并未明显流出香港中资股
(2) 中长期:美国居民持有中国资产趋势性上升
长期看,美国居民持有的中国资产持续稳步提升。
2011年底至2021年5月底,美国居民持有中国内地债券及股票资产分别从22亿美元、875亿美元上升至372亿美元、2788亿美元,年化增速分别达到30.5%及12.4%。
近几年债券持有量的加速上行主要受益于“债券通”的开通,2017年底以来,美国投资者持有中国内地债券的年化增速高达76%。可见美国投资者依然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及中概股企业。
(3) 从行业看中概股
从细分行业看,年初以来加强监管主要涉及的行业集中在“教育服务”、“互联网零售”、“互联网软件与服务”、“应用软件”四大领域。
截至7月底,上述四大细分行业公司占整体A股流通市值比例仅2.4%,在美股中概股及港股合计市值占比分别达到72.7%及30.1%,因此海外中概股受近期政策趋严影响更大。
监管政策主要涉及的教育以及互联网平台型中资企业主要在美股及港股上市。
目前港美两地同时上市标的已达16只,占国企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权重分别达14.1%、24.7%,因此,除传统的投资者情绪与流动性因素外,美国中资股的回调也会进一步影响港股市场,但我们判断中长期中美资本市场仍不存在“脱钩”风险。
加之目前互联网类中概股多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核心企业,虽然反垄断、个人信息安全等政策对其造成了影响,但这些企业的各项核心业务目前仍保持稳健发展。无论是阿里或腾讯,这些中概股都也正在积极加大云业务等创新内容与领域的投入,在多元化的经营中还在寻找着机会,以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第二季度业绩相继披露,可以看到,国内互联网大厂的业绩正在继续狂奔。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居民教育支出的增长,各项政策的出台,2021-2025年间,随着二孩年龄增长至学龄儿童,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将稳定在15%左右,预计到2025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将达7.5万亿元。而“双减政策”之下的教育类企业,通过新一轮洗牌之后,未来必将更有利于课外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
3、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审批进程已全面恢复
▫美国新增对中概股信息披露要求
2021年7月30日及2021年8月17日,美国证监会(SEC)主席Gary Gensler先后发表声明与视频讲话,对中概股在美国注册申请上市提出了新的披露要求,新要求主要集中于对VIE架构及其合法性风险、中国政府监管政策变动风险的相关信息披露,以确保美国的投资者能够完全理解VIE架构下中概股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潜在的各类风险,能更好的保护美国投资者的利益。
▫中国调整对企业境外上市的监管制度
对此,我国证监会回应称:加强监管合作是必然的选择,希望两国监管部门应当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就中概股监管问题加强沟通,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为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预期和制度环境。
鉴于以上加强监管消息的扩散,直接导致中概股股价大幅震荡,同时部分投资者担忧未来中美两国政策监管加压可能会导致两地资本市场出现“脱钩”的现象,市场对于中国企业停止赴美上市的声音甚嚣尘上。
但事实上中美两国政府都没有也不会终止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从目前一系列各方的态度和举措中,可以看出双方正在从制度和规则方面加强上市监管并努力降低市场对政策的过激反应。
目前美国证监会已陆续向中概股企业发出包含前述额外披露要求的问询函。从实践来看,该披露要求针对的是在中国有实际运营资产的企业,无论该等企业是在进行IPO、SPAC或公募等任何寻求在美国证监会登记注册的申请。这些披露要求大同小异,在经中美律所、会计事务所、投行等各机构的通力合作,目前已就披露内容基本达成一致,形成较为标准的回复。 总的来说,美国证监会关于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审批进程已全面恢复。
4、监管加码非打击全部VIE架构企业,中概股仍将发挥其三大作用
中国发展的逻辑正发生明显变化,国内针对平台经济、教育培训行业的监管政策调整,都是为了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保障社会民生的应有之义,而非通过加强监管来打击VIE企业境外上市。
海外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特殊时期的产物,即使在加强监管的新环境下,依然会发挥其扩大融资渠道、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科技发展的三大作用。
第一,企业赴海外上市便利了企业融资,利用国际资本参与经济全球化合作。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初期,监管对发行人条件要求严格,上市覆盖面较窄,金融地产、工业传统行业主导市场结构。
第二,国内市场也间接受益于海外市场的先进制度,反向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完善、会计质量提升、公司治理结构改善。
第三,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初期,缺乏培育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土壤,而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科技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海外上市融资为我国大批互联网科技类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基础,促进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海外上市企业的中概股中,可选消费、信息技术类企业市值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特别是互联网零售、互联网软件企业市值占比超60%,前3大互联网企业市值均超过千亿美元。
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对企业选择赴境外上市始终保持开放态度,支持企业依法合规的利用多元市场、多种资源融合发展。我国加强境外上市监管的出发点为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国内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统筹发展及安全性考虑,是为了规范国内行业发展,促进教育培训、互联网等行业长远规划。
加强境外上市监管更是新时代应对内外变化的顺势而为,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完善后的境外上市制度,绝不是影响合规企业境外IPO步伐的门槛。相信随着各界对政策认知的偏差逐渐修复,整体市场情绪必将逐步回暖。